企業服務越來越依賴網路系統,若系統一當機就可能造成營收損失或商譽危機,因此備援與高可用性(High Availability, HA)是資訊系統設計不可忽視的一環。
今天來介紹什麼是 HA?怎麼設計備援架構?iPAS 常考哪些類型?
高可用性(HA) 是指系統在遭遇故障、維護或負載高峰時,仍能保持服務不中斷的能力。
備援方式分為三大類型,各有特性與應用場景:
類型 | 說明 | 特點 | 常見應用 |
---|---|---|---|
主動-主動(Active-Active) | 多台設備同時處理服務 | 效能佳、成本高 | 負載均衡、多台資料庫 |
主動-被動(Active-Passive) | 一台處理,另一台備援待命 | 切換速度快 | 雙機熱備、DB Cluster |
冷備(Cold Standby) | 故障後才啟動備援 | 成本低、復原慢 | 災難復原(DR)、低成本方案 |
雙機熱備(Failover Cluster)
負載平衡(Load Balancer)
備援電力 UPS / 發電機
備援網路路徑
可用性用「幾個九」來衡量:
可用性等級 | 年中可容忍的停機時間 |
---|---|
99%(兩個九) | 約 3.65 天 |
99.9%(三個九) | 約 8.76 小時 |
99.99%(四個九) | 約 52 分鐘 |
99.999%(五個九) | 約 5.26 分鐘 |
名詞 | 說明 |
---|---|
HA(High Availability) | 高可用性,避免服務中斷 |
SPOF(Single Point of Failure) | 單點故障,應避免 |
Active-Active | 多主機同時提供服務 |
Active-Passive | 主機運作、備機待命 |
Cold Standby | 故障後才啟動備援設備 |
Failover | 異常時自動切換服務 |
Load Balancer | 分散負載、避免單點故障 |